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第11期中就曾經提到「運動的功效」在於提高各器官系統的機能,強健身心。身體運動的進行,主要以肌肉運動為動力,骨骼為支撐,關節為轉軸。經長期有系統的運動,能夠改變骨性結構, 增加骨密度,保護關節軟骨,減緩骨質和關節退化,同時增加肌肉肌腱、韌帶強度,加強關節的牢固性和穩定性。也提升肢體本體感覺和整體活動反應靈活性,因而減少運動時的傷害。
運動也提高了心血管系統的機能需求,增強心肌收縮力,增大心室容量,促進冠狀動脈循環,改善週邊組織器官血液供應,並使動脈管壁保持良好彈性,對血壓有正面的作用,同時會使血清膽固醇含量下降,高密度脂蛋白增加,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。另一方面,在運動過程中,人體的代謝加強,對氧的需求增加,因此長期的運動,可使呼吸肌的力量增大,耐力提高,肺的舒張程度增加,有利於氣體變換,進而改善呼吸機能,同時對靜脈血回流,動脈血輸出之心臟工作也大有裨益。所以在運動醫學中,常以最大攝氧量的提高,說明呼吸、循環的機能狀態。同樣重要的是運動對糖類、脂肪代謝有正面影響,可有效防治糖尿病,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,進而防止老化。
根據英國《每日郵報》報導指出,哈佛大學(Harvard University)與美國政府醫療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分析60萬名40歲左右的民眾之運動習慣,以及體態狀況的分析,發現平均一周快走2.5小時習慣的人,壽命多3.4年;若是走7.5小時的話,則可增加4.5年壽命;英國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」(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)過去的研究報告也提過,民眾每天從事快走等適度運動,罹患腸癌和乳癌患者的人數能下降12%;9月21日國際失智症日活動中專家就曾呼籲,每星期健走3次、每次50分鐘,就能讓思考變得敏捷,頭腦不容易打結,也更能預防「失智症」;董氏基金會首度針對「全國大學生憂鬱情緒與運動習慣相關性」進行調查,發現大學生平均每5人就有1人有明顯憂鬱情緒,而調查報告中也顯示,有91%的大學生曾因情緒不佳而運動,當中有87.4%認為,運動後心情會變好,可見運動紓壓確有其功效。
從身體構造中發現運動對於體內循環、身體器官等的確是有其功效,不但可以強化心血管功能、增加肢體靈活度、降低罹患癌症機率、預防失智症等功效,不僅如此,運動的好處除了身體可以達到更健康的目標外,更可以有恢復心情愉快的好處,有此可見,運動確實可以達到身心靈平衡的功效。運動雖說好,但如何動的正確,才是能讓運動功效發揮極致,錯誤的運動方式,反而適得其反,因此,運動也是有禁忌!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